开栏语:
榜样如光,照亮前程;奋斗如歌,激荡青春!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秉持“立德树人、人才强校、质量立校、双师保障、特色发展”理念,创新三全育人,以英雄精神铸魂,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、应用能力突出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矢志成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工程师的摇篮。为传扬“榜样的力量”,构建朋辈教育生态,弘扬向榜样看齐精神,特开设“青春砺行”专栏,深挖优秀青年事迹,让榜样之光点亮校园,激励学子奋进。
?
樊旭是应用技术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2023级学生,两年间斩获国家级奖项1项、省级奖项7项、校级奖项21项,他用勤学与实践书写青春答卷。从新闻采编实习生到项目副制片人,他以镜头记录时代、以笔尖传递中国故事,在竞赛与实践中锤炼出扎实的专业能力。
逆境奋起:从低谷到闪耀的成长蜕变
2023年初入大学时,他曾因没有考到理想的专业与家庭贫困陷入迷茫。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暖心关怀为他点亮了前行的灯塔,樊旭回忆道:“是老师们告诉我,人生没有‘终点线’,只有不断超越的起点,唯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。”这句话让他下定决心,以学习为剑,劈开荆棘。
带着这份信念,他开启了自我重塑的征程:每日清晨的图书馆晨读,深夜的后期剪辑练习,周末兼职勤工俭学、积累社会经验,以“追光者”的姿态投入学习,从专业排名中下游水平提升至专业前十,并在全国第十届曹灿杯征文比赛中斩获“文学金奖”,用行动证明“知识改变命运”。
他以“英雄精神话剧社副社长”“英雄精神展示馆讲解员”等角色活跃于校园。带领团队编排的红色主题朗诵作品,荣获校级、省级多个奖项。他说:“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,担任英雄精神话剧社负责人让我深刻理解了‘英雄精神’的内涵——无畏、奉献与担当。这不仅是历史的传承,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。”
?
实践育人:在多元平台中锤炼本领
专业深耕,以赛促学。作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,他系统学习专业知识,并投身各类竞赛锤炼能力。樊旭将“以赛促学”发挥到极致。2023年,他凭借非遗纪录片《傩戏探源、源心探艺》获辽宁省“瑰宝传承”戏曲文化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,作品线上传播覆盖3万人次;在第二届大学生中华经典“诵写讲”大赛中,他包揽朗诵赛道省级一等奖、三等奖及校级双赛道一等奖;2024年,他斩获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铜奖与校赛金奖,并以“全能型新媒体记者”为目标,在辽宁省大学生电竞主播大赛、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大赛中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省级三等奖。
实训与实习是他突破技能边界的另一战场。2024年寒假,他在言一有声艺术工作室实习期间独立完成新闻采编、配音剪辑等任务,获“最佳新人奖”;同年暑期转正为项目副制片人,负责线上剧本创作、配音与团队管理。此外,他深度参与“三下乡”活动,23次带队宣传非遗文化,服务游客超600余人,为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播做出了极大贡献,他说:“记者不仅是记录者,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。笔尖要始终与党和人民同频共振。”
家校共育:良好家风与校园文化的双重滋养
樊旭的家人一直秉持“踏实本分,不留遗憾”的理念教导他,在成长过程中,他们也在持续关注着孩子的发展。学校开展的“养成教育工程”,为樊旭规划了“基础巩固—技能拓展—实践应用”三阶段成长路径,这与家人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,让他们十分欣喜。在学校的悉心培育下,2024年,樊旭全面发展,在汉语言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、网络文化节等活动中累计斩获8项奖项,在职业规划大赛中更是凭借“党和人民给予的笔,要始终与党和人民心手相牵”的精彩阐述获得评委高度认可。看到孩子的这些成绩,樊旭的家人对学校的养成教育赞不绝口,由衷地认可学校为孩子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,他们深知孩子在这样优质的教育环境下,未来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。